植保无人机技术在棉花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病虫害防治是棉花种植和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为提升棉花的种植效果,保障棉花植株的健康生长,应及时做好病虫害防治的相关措施。植保无人机能够将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棉花种植工作结合起来,以更高效的方式达到防治棉花病虫害的目的。这一工具的应用能够适应棉花规模化和集约化的生产模式,对提升棉花的种植产量和质量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提升棉花种植经济效益。


  1

植保无人机飞防作业基本要求


1.1   确定喷药条件

植保无人机飞防作业对喷药条件有着较为明确的规定,喷药作业的环境温度与湿度、风力与风向等要素,主要会受到现场气候以及天气变化后的影响。正常情况下,植保无人机飞防作业的喷药温度在15~30℃为宜,最高温度不应超过35℃,因而通常需要选择在晴朗天气的06:00—10:00进行飞防作业。植保无人机的飞防作业湿度要求,以湿度越大越合理,对湿度较低的情况,可以通过增大无人机喷油量的方式减少雾滴蒸发量[1]。而在风向与风力的选择上,则重点从雾滴沉积与漂移的角度,考虑在风速超过3级的情况下,雾滴的沉积就会减少,而漂移增加,对植保无人机的作业效果产生影响。因而需要确保应用无人机在杀虫杀菌作业时,以3级风以下为标准。


1.2   规划喷施作业方案

对于植保无人机喷施作业方案的规划设计,主要从飞防药剂的选用配置以及使用方法角度,在考虑农作物现场环境条件和情况的基础上,结合植保无人机的应用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飞防药剂[2]。通常情况下,用于植保无人机的非防药剂,以水乳剂、微乳剂、乳油、悬浮剂等水基化剂为主,以内吸性药剂为主要作用方式,让药剂能够在无人机较快的飞行速度下,也能够均匀喷洒。

而在药剂的配置规范方面,要求作业人员能够严格按照二次稀释法的相关操作要求,佩戴好防护措施,选择在开阔的空间配药。在依据现场情况确定配置母液的比例后,在药桶中加入1/3施药液量的清水,再依次向其中加入配置好的药剂以及助剂,充分搅拌均匀后,清洗药桶残留的药液也需直接加入至药桶中。最后在向药桶中补充实际所需的水量。

2

植保无人机飞防棉花病虫害技术应用的具体分析


相较于以往人工喷洒农药的方式,以植保无人机实现喷洒雾化药物,可以节省30%左右的农药,有助于节约成本,提高农作物生产种植的经济效益。结合棉花种植中应用植保无人机的实际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植保无人机飞防棉花病虫害技术的应用要点:


2.1   飞防技术要点

(1)处于飞防作业状态的植保无人机,应能够始终维持在一定的飞行高度标准上,其具体标准参考棉花的种植生长情况,应将植保无人机的飞行高度控制在距离棉花顶部0.5~1.8 m之间,移动行距控制在3~5 m之间,飞行速度在3~5 m/s之间。在考虑作业速度会对植保无人机形成的雾滴穿透性和漂移性产生影响的前提下,应基于以上标准实现对无人机作业参数的调整。


在棉花的早期生长阶段,可以通过适当提升飞行高度和速度的方式降低其产生药害的概率;在棉花的中后期生长阶段,则需要将无人机的飞行高度和速度保持在较低的标准,通过提高药剂沉积量的方式保证飞防作业的实际效果[3]。


(2)在飞防作业的过程中,以提升作业效果为主要目的,还应能够从规划设计公顷用量的角度,在明确植保无人机水泵喷洒速率、移动行距以及作业速度等相关参数之后,对实际作业范围内每公顷地块的用药量进行计算。按照以往进行棉花病虫害防治的经验,植保无人机的棉花病虫害防治公顷用量,以13.50~18.75 L/公顷为宜。


(3)在完成飞防作业后,应能够重点针对实际作业过程中未涉及到的边缘区域,应通过人工补喷的方式保障施药作业的实际效果。

选择项目区域进行植保无人机病虫害防治效果的试验,确定在试验范围2.4公顷,土壤有机质含量为0.82%,前茬棉花产量为362 kg/667 m2,病虫害防治效率为37.4%,经由植保无人机飞防作业后,病虫害防治效率达到49.0%,棉花产量也提升至421 kg/667 m2。由此可以证实,植保无人机的应用能够提升棉花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2.2  技术应用注意事项

现阶段,当地已经可以应用无人机喷施除草剂,达到对农作物植株进行病虫害防治的目的。在这一前提下,与棉花种植区域相邻的玉米种植区域在应用无人机喷施除草剂时,发现棉花种植区域出现较为明显的药害症状。施药作业中主要应用烟-硝-莠去津除草剂,在对棉花现场受害情况进行调查之后发现,紧邻玉米地北侧的树木叶片变黄,个别果树叶片全部干枯。在及时采取一定补救措施后,部分受害较轻的棉花症状有所缓解。


分析这一案例,发现在应用质保无人机飞防技术时,应重点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在案例作业区域中,靠近玉米的受害症状严重,从玉米地向西北、东北方向药害症状逐渐减轻,药害症状分布情况符合玉米地无人机施药因药液漂移造成药害的表现。由此可以验证,无人机施药过程中的药液漂移情况,会对种植区域作物的生长产生直接影响。


(2)烟-硝-莠去津是玉米田常用除草剂,作用是有效防除玉米田中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这一类型的除草剂能够满足玉米除草的需要,对棉花等其他作物并不安全。因而在选择作物病虫害防治药剂时,应基于不同作物的特点,在选择合适药剂类型的同时,也应兼顾药剂可能对相邻种植区域作物造成的病害问题。在喷洒敏感性药剂时,应基于减少漂移危害的可能目的,将飞行高度控制在2 m左右,速度控制在5.5 m/s以内。根据风速预留足够的安全距离,下风向在1 m/s微风,仍需要留够10 m安全距离;3 m风速下,需要留够至少30 m安全距离。


(3)针对棉花植株受到除草剂影响而出现病害的情况,应能够结合应用药剂的具体类型,依据棉花植株受害程度的不同,采取喷施调节剂、叶面肥、增加滴水施肥等能够缓解药害促进生长的措施。


结合以上案例分析情况来看,在棉花种植生产中应用植保无人机飞防技术,应重点从棉花病虫害防治的角度,强调在无人机喷洒药剂过程中可能受到客观环境、药剂种类等方面因素影响,导致棉花植株出现病害的情况。针对这一情况,应基于无人机飞行过程中收集到的相关参数进行优化调整,以棉花植株的生长种植规律为前提,实现对相关参数和施药非防作业方案的规划调整。










  3

结语


植保无人机在棉花种植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结合案例区域克拉玛依棉花种植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不仅强调应遵循植保无人机飞防作业基本要求,同时也结合棉花种植区域的实际情况,考虑植保无人机应用过程中可能对周边种植作物生长情况产生的影响,对实际应用的飞防技术和施药作业流程步骤进行适当优化调整。



更多
行业资讯
品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