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肥一体化:让农田“喝饱水、吃好肥”


水肥一体化概述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它借助压力系统(或地形自然落差),将可溶性固体或液体肥料,按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种类的需肥规律和特点,配兑成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通过可控管道系统供水、供肥,使水肥相融后,通过管道和滴头形成滴灌,均匀、定时、定量浸润作物根系发育生长区域,使主要根系土壤始终保持疏松和适宜的含水量。简单来说,就像给农田配备了一个“私人营养师”,能精准地满足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让农田“喝饱水、吃好肥”。

水肥一体化的优势

节水效果显著

       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水分大量蒸发、渗漏,水资源利用率较低。而水肥一体化采用滴灌、喷灌等精准灌溉方式,水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减少了水分的无效损耗。例如,在干旱地区,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种植棉花,相较于传统灌溉方式,可节水 30% - 50%。以一块 100 亩的棉田为例,传统灌溉每年用水量可能高达 5 万立方米,采用水肥一体化后,用水量可降低至 2.5 万 - 3.5 万立方米,大大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肥料利用率高

        传统施肥方式,肥料施入土壤后,部分养分会被土壤固定或随水流失,作物真正能吸收利用的养分比例较低。水肥一体化技术将肥料溶解在水中,随水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减少了肥料在土壤中的固定和流失,使肥料利用率大幅提高。一般来说,氮肥利用率可从 30% - 40%提高到 50% - 70%,磷肥利用率可从 10% - 20%提高到 30% - 40%,钾肥利用率可从 40% - 50%提高到 60% - 80%。这意味着在保证作物产量的前提下,可以减少肥料的施用量,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减少因过量施肥对土壤和环境造成的污染。

节省人力成本

       传统灌溉和施肥需要人工进行开沟、撒肥、浇水等操作,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水肥一体化系统实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控制,只需在控制终端设置好灌溉和施肥的参数,系统就能自动完成操作,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例如,一个大型蔬菜种植基地,采用传统方式灌溉和施肥需要 10 名工人,而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后,2 - 3 名工人就能轻松完成,人工成本可降低 70%以上。

改善土壤环境

       传统的大水漫灌容易导致土壤板结,影响作物根系的呼吸和生长。水肥一体化采用滴灌或微喷灌方式,灌溉水量小,不会造成土壤表面的板结,同时能使土壤保持疏松状态,有利于作物根系的生长和发育。此外,精准的水肥供应还能调节土壤的酸碱度和养分含量,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为作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增加作物产量和品质

      由于水肥一体化技术能够精准地满足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作物生长健壮,抗逆性增强,病虫害发生减少,从而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以水果种植为例,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种植的葡萄,果实大小均匀,色泽鲜艳,糖分含量高,口感更好,市场售价也更高。据统计,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使作物产量提高 15% - 30%,品质也有明显提升。

水肥一体化的实施要点

系统设计

  • 水源与首部枢纽:选择合适的水源,如河水、井水、水库水等,并建设首部枢纽,包括水泵、过滤器、施肥器、控制设备等。水泵要根据灌溉面积和扬程进行合理选型,过滤器要能有效过滤水中的杂质,防止滴头堵塞;施肥器要能够准确控制肥料的施用量。

  • 输配水管网:根据农田的地形和作物种植布局,设计合理的输配水管网。主管道要能够承受一定的压力,支管道和滴头要根据作物的种植密度和需水需肥特点进行合理布置,确保水肥能够均匀地输送到每一株作物。

肥料选择与配制

  • 肥料选择:应选择溶解性好、杂质少、与灌溉水相容性好的肥料,如尿素、硫酸铵、硝酸钾、磷酸二氢钾等。避免使用难溶性肥料或含有大量悬浮物的肥料,以免堵塞滴头。

  • 肥料配制:按照作物的需肥规律和土壤养分含量,将各种肥料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制成肥液。在配制过程中,要注意肥料的溶解顺序和搅拌方法,确保肥液均匀。

灌溉与施肥制度制定

  • 灌溉制度:根据作物的生长阶段、土壤墒情和气象条件,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确定灌溉时间、灌溉次数和灌溉量,避免过度灌溉或灌溉不足。例如,在作物苗期,灌溉量要适当减少,以促进根系下扎;在作物生长旺盛期,要适当增加灌溉量,满足作物对水分的需求。

  • 施肥制度:结合作物的需肥规律和土壤养分状况,制定科学的施肥制度。确定施肥时间、施肥次数和施肥量,做到少量多次施肥。例如,在作物生长前期,以施氮肥为主,促进植株生长;在作物生长中后期,适当增加磷、钾肥的施用量,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更多
农业物联网
品分类